人民网长沙4月22日电(记者 向慕林 文亮)汨罗再生资源产业是国家和湖南重点支持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,“十二五”时期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。
汨罗再生资源产业要不断发展壮大,就必须不断深化升级,努力建成“城市矿产”示范基地。
汨罗坚持打响循环经济和屈原龙舟文化两张品牌,取得了明显的成效,撑起了市域经济的半壁江山,成为了科学发展的动力引擎。
这是汨罗新一轮的县域经济发展展示的风貌。
汨罗因汨罗江而得名,市域总面积1562平方公里,总人口66万。汨罗历史悠久,春秋时为罗子古国,秦置罗县,唐并入湘阴,1966年从湘阴分置设县,1987年撤县建市。汨罗人文厚重,既是世界文化名人屈原晚年求索之处,又是开国元勋任弼时诞生成长之地,还是杨沫、白杨、康濯等文艺名家的故乡,被誉为“端午源头、龙舟故里、红色家园”。汨罗区位优越,南接长沙,北靠岳阳,地处“长株潭一小时经济圈”内,京珠高速、107国道、京广铁路、武广高铁、201省道、308省道纵横交织,交通十分便利。汨罗人秉承上下求索的屈子遗风、力争上游的龙舟品格、默默奉献的骆驼精神,敢于争先,屡创佳绩,上世纪70年代学哲学风靡全国,80年代植树造林引领湖南,90年代素质教育享誉全国,本世纪循环经济示范全国。
屈子文化园建设被列入省“十二五”规划重大文化项目、全省标志性文化工程;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跻身“十二五”国家首批7个“城市矿产”示范基地之一。在两张品牌的强力拉动下,2010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4.9亿元,实现财政总收入11亿元,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8568元、6810元。二是经济发展不断进步。全年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82.7亿元,增长27.3%;规模工业企业新增37家,一批重大项目进驻园区,为园区发展积蓄了后劲。稳步发展粮食种植业,成功跻身“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(市)”行列。圆满举办第六届汨罗江国际龙舟节,对外影响持续放大。
成立湖南省第一个再生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中心、第一个设在省级工业园的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,支持共性技术研发和企业技改扩能。目前,再生铝、再生铜深加工技术处于国内领先地位。平桂制塑pvc板材、型材生产技术获得国家专利,成为湖南省pvc行业标准制定者之一。
汨罗建设“城市矿产”示范基地有良好基础。一是市场体系健全,资源聚散网络化。依托辐射全国的中南再生资源市场,逐步建设了“三网(再生资源回收网、物流网、电子交易网)”和 “三场(再生资源交易市场、再生原料交易市场、再生产品交易市场)”。目前,全市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发展到206家、经营户3550余家,5100多个收购网点遍布全国,年再生资源回收量超过110万吨。二是园区平台扎实,资源利用集群化。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打造再生铜、铝、钢、塑料、橡胶等五大特色加工板块,园区再生资源加工企业发展到225家,年就地加工废旧物资超过50万吨。仅再生铜行业,就吸纳规模加工企业23家,年产能过20万吨,成为纽约期货交易中心铜材价格监控点之一。三是科学技术创新,企业发展高新化。不断引导企业走技改升级、自主创新之路,最大限度地提高再生资源的利用率和产出率。四是诚信建设有力,行业管理规范化。组建再生资源行业信用协会、会计咨询公司、资产管理公司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公司,构建了“一会三公司”信用平台。五年来,“一会三公司”已吸纳会员350个,累计为企业融资11亿元。五是环境保护加强,产业发展两型化。坚持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污水处理厂、排污管网、垃圾消纳场、固废处置中心等环保设施,筑牢环保“防火墙”。 同时,落实"环保第一审批权",促进清洁生产;建立环境动态监测和环保联合执法体系,严格淘汰落后产能,推动节能减排。
汨罗建设“城市矿产”示范基地有崭新平台。五年试点成效显著,再生资源产业迅速崛起,对资源承载能力、产业链接、辐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,必须打造新的更大平台。为此,我们按照“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建设、高效益经营”的要求,发挥再生资源产业基础实、后劲足、吸引力强的优势,推进主导产业规模化、配套产业专业化。2008年,引进湖南同力循环经济发展有限公司,新建集废旧物资回收、加工、展销、信息发布和物流于一体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市场和加工示范基地。项目规划占地4000亩,总投资16.5亿元。一期计划开发2000亩,投入8.6亿元,经营规模100亿元。目前,已完成了功能分区、水电管线和主次干道建设,市场模块、信息中心、研发中心、物流中心、电子废弃物回收拆解利用中心等项目正在建设中,为建设"城市矿产"示范基地搭建了崭新平台。整个项目建成后,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将增加800家,年交易额突破200亿元,形成总规模达1000亿产值的再生资源产业链和产业集群,成为全国重要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和加工示范基地。
汨罗建设“城市矿产”示范基地有可观前景。目前,我们正瞄准“打造中南地区最大、全国最有影响力、最具汨罗特色的‘城市矿产’示范基地”这一目标,着力推进“四个升级和完善”:一是升级和完善基础设施。未来五年,我们将投入资金近20亿元,升级园区路网系统、能源系统、供水系统,完善消防、环卫设施,建设居民集中安置区,以此提升园区的承载能力。二是升级和完善环保设施。重点投资7亿元建设废水收集管网、重金废污水处理厂、中水回用管网、工业固废集中处置中心等环保项目,以此提高“三废”处理能力。三是升级和完善回收网络。依托中南再生资源市场和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,加速传统回收方式转变,大力发展专业回收公司,力争5年内将再生资源年回收量提高到400万吨。四是升级和完善产业链条。围绕废铜、铝、不锈钢、塑料、橡胶加工,建设32个产业升级重点项目,5年后,力争园区再生资源加工量达到240万吨以上。通过5年时间的努力,我们将在全国率先建成技术先进、环保达标、管理规范、规模利用、辐射作用强的“城市矿产”示范基地,促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发展,为“两型社会”建设作出新的贡献。